English

说宴会

●说东道西
1998-10-17 来源:生活时报 ●萧永利 我有话说

笔者是厨师。国庆节前夕,朱矪基总理举行盛大国宴,通过电视,观众看到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里花团锦簇,嘉宾如云,一派喜庆。而我更多地聚焦席面,职业习惯使然。

说到国宴,一般百姓感到很神秘。“文革”前,刘少奇同志举行的最后一次国宴,我帮过厨。尼克松访华之后,我的一位师弟正式调入人大会堂,负责宴席。据他讲,时下的国宴按中央领导的要求,贯彻“营养、卫生、科学、合理”的原则,反对“铺张浪费、大吃大喝”的陋习,“采取分食,注重时效,减少菜款,讲究质量,提倡气氛”。国宴所用原料,很少山珍燕翅。

国宴这样做是十分有道理的。

宴会是中国烹饪的精华。宴会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和礼俗,完善于宫廷庆典。经历代,宴会从简单走向了奢华。到了满清,官廷宴会,几乎达到登峰造极、穷奢极欲的地步。新中国建立后,宴席进行了几次改革,是有成效的。但前些年公款吃喝风盛,少数地方豪宴令人咋舌,追奇觅珍,摆阔气、搞攀比的腐败风气,不仅遭到国人唾弃,也是对宴会的“糟践”。笔者手头有一些资料,简抄如下:英国女皇宴请我国领导人的席单:熟蛋芦笋、烩鸡和鸡肝、什锦炒饭。甜食为鸡蛋布丁,另有草莓、奶酪。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宴请我国领导人席单:海味拼盘、仔鸡、烤蕃茄、青豌豆、柠檬冰冻。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宴会也不过三道菜:前菜(相当于中餐宴会的冷盘),热菜,外加一道水果、冷饮。

这些够档次的宴席,没有山珍海味的华贵,没有满桌杯盘的丰盛,营养恰到好处,数量适宜。而如果挥霍无度,暴殄天物,宴会的属性,饮食的文化,就会变味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